[22] 汤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89页,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3] 葛洪:《抱朴子·明本篇》。
[24] 慧琳:《白黑论》。
[25]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213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26] 《南齐书·张融传》。
[27] 《隋书·音乐志》。
[28] 《北史·文苑传序》。
[29] 《晋书·苻坚载记》。
[30] 《洛阳伽蓝记》卷二。
第三章 问难屈胜,百舸争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论争 第一节 玄学的分派与论辩
玄学形成于曹魏正始年间,从汉末清议演进而来的清谈与玄学相结合,兴起了一股正始玄风,逮至两晋,盛炽一时,“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1]。并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正始之音与玄学的产生
正始年间是玄学正式创立的时期,谈玄说理蔚然成风,正始名士纷纷卷入其间,史称“正始之音”。
玄学又称“形而上学”,是用纯思辨的方法来阐述对经验之外的各种问题的看法。在正始之前,玄学思潮即已出现。汉魏之际寄附于刘表的“荆州学派”和魏明帝太和初年时名士荀粲等人便开阐虚论玄之先。不过,玄学到正始年间才最终形成,这又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