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礼治的形成及其思想特征
自西汉到清末,两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以礼为标榜、以礼治为旗帜的社会。
礼是什么?是制度;是规范;是习俗。什么是礼治?按照习惯性的或者约定俗成的看法,就是用礼去治,根据礼的原则和价值去治理天下。礼治,是一种治国方略;一种政治价值取向;一种古典的和谐社会理想。从学理的层面看,礼治包括礼学、礼仪。换言之,包括礼治理论和礼治制度的层面,而后者更多地体现在实践方面。
从汉到清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礼治,其观念、制度、规范等层面的建构,主要是在汉代形成的。换言之,我们今天所讲的中国传统礼治,形成于汉代。
汉代礼治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作为全新的价值系统,其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宏观地看,整个两汉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就是一个礼治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孕育阶段——从高祖立国到文景时期(西汉前期);确立阶段——从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宣帝时期石渠阁会议和《礼记》的定稿及其流行(西汉中期);成熟阶段——东汉章帝时期白虎观会议及《白虎通义》的出现。其间,官吏选拔制度和其他相应的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伴随其中。限于篇幅和论述的重心,本文主要从礼治思想和礼治秩序的层面论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