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来一往的书信问答,一些措辞似乎玄而又玄,难以捉摸。愚就是愚,智就是智;烦恼就是烦恼,菩提就是菩提;无明就是无明,智慧就是智慧。互相之间构成反义词,却为什么说烦恼就是菩提、无明就是智慧呢?又为什么说凡夫与佛并无差别呢?
这是禅宗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坛经》里有非常通俗易懂的解释。敦煌本《坛经》记载过一则佛门奸细的故事:
神秀师常见人说,慧能法疾直指路。秀师遂唤门人僧志诚曰:汝聪明多智!汝与吾至曹溪山,到慧能所礼拜。但听,莫言我使汝来!所听意旨,记起却来与吾说,看慧能见解与吾谁疾迟!汝第一早来,勿令吾怪!
志诚奉使欢喜,遂半月中间,即至曹溪山。见慧能和尚,礼拜入即听,不言来处。志诚闻法,言下便悟,即契本心。起立即礼拜,白言:和尚!弟子从玉泉寺来。秀师处不得契悟,闻和尚说,便契本心。和尚慈悲,愿当教示!
慧能大师曰:汝从彼来,应是细作。
志诚曰:未说时即是,说了即不是。
六祖言:烦恼即是菩提,亦复如是。
神秀常听人说慧能的禅法快捷便利,很想了解一下,于是找来门人志诚说:“你很聪明,我现在派你到曹溪山跑一趟,拜望一下慧能,听听他的禅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回来告诉我,看看我们两个的禅法到底谁高谁低!千万记住,到了那边可别说是我派你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