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劳动力市场平衡性指数
一、指标体系的搭建
鉴于以上部分的文献总结和本研究的目的,本报告设计了四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劳动力供需指数、价格指数、流动性指数和政府治理指数。现对二级指标的选取原因、目的、指标基本特征进行描述(见表2-2)。
(一)供需指数
判断劳动力市场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首要指标是供给和需求,供需是决定价格的本质因素,是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是国家进行政府治理的参照系。
劳动力供需指数权重为30%,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和求人倍率,二者权重均为15%。
第一,城镇登记失业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解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的就业年龄段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率=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期末实有城镇登记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率存在高估失业水平、导致奥肯定律在中国适用性差、影响宏观经济周期分析等一系列的问题。[35]学界一致认为调查失业率才能真正反映劳动力市场失业变动情况,国家统计局也在积极启动失业率调查工作,并从2018年开始正式发布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短期看,城镇登记失业率较为平稳,不过,作为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劳动力市场受到冲击状态下的波动情况,在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能体现劳动力供需变化的突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36]失业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就业失业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因为历史数据不足、指标存在缺陷,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排除在指标体系之外,显然也是核心信息的损失。因此,本报告还是把城镇登记失业率作为测度供需指数的三级指标,在今后指数持续发布过程中用调查失业率逐步替代城镇登记失业率并重新调整权重,使计算更加科学合理。另外,从历史数据来看,城镇登记失业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几次明显的就业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