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以德报怨,唯有修心方是福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曾任北京大学讲师,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以德报怨”是我们最熟悉的一句话!别人欺负你了,要用爱心去感化他,用胸怀去包容他。这样的道德情操真的很伟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以德报怨”,恐怕没有人能做到。
绝大多数人在仇恨面前,最容易采取“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手段和方式,为此造成了太多的冤冤相报和世代为仇的悲剧,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太多的痛苦。是的,这种悲剧的发生并不是注定的,而是有原因的,在一开始,我们以德报怨,感动对方,结束双方的矛盾,不失为最好的解决方式。
民国年间,有一位光绪八年的举人,叫林琴南。当时,他怀念起清廷,反对改革,反对新文化运动,还做了很多过激的行为,不但致信蔡元培,责骂新思潮,还在小说、杂感、评论中辱骂胡适等人,对当时社会上影响很大。
社会上很多人都不赞同他的做法,林琴南把自己的学问都用在了笔墨官司、影射讽刺的文字上,连旁观者都觉得他这么做是太过分了!当时受到林琴南批判的《新青年》的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很是气愤,一再想要化名写文章反击他。
在《新青年》的编委中,唯有胡适不认同他们的做法,并极力反对,他认为如果他们用化名写这种游戏文章,是很不光明的,这也不是正人君子的所作所为。由于胡适坚决反对的态度,《新青年》终究没有匿名写文章来与当时已经68岁的林琴南“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