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以说以便宜劳力来和西洋成熟的工业相竞争并不一定要把工业建立在乡村里。这是对的,我只想说在乡土工业中最易发挥这条件的效力罢了。我刚刚提到玉溪织布业的情形就不易发生在都市里(虽则双方都实行着剥削制度),因为在都市里工业至少要能供养工人们最低限度的生活,饭都吃不饱,工作也无法进行;在乡间,一个兼营农工的家庭,各项的收入是统筹的。我们曾问过那些织布的媳妇们,工资既然这样低,为什么还要做呢?她们的回答:“反正空闲着,织织布也可以贴补贴补。”一方面这是说生产机会的狭小,使她们没有其他选择;另一方面是说在这情形下,农业正在津贴工业。我们要分析乡土经济必须从农家的单位出发,各种生产事业配合了维持这家的生存,因之使农工双方都富于伸缩性。同时也因为这种配合,农家转业的速率也低,除非破坏了这家庭结构。
如果我们民族工业的建立必然要经过一段艰难的过程,这艰难的过程中不允许担负很高的工资的话,乡土工业是最能适应这过程中的条件的。当然,我绝不是说我们只从工资一项去抵拒输入工业,那是太惨了(虽则现在的情形确是这样),其他方面同时得努力,譬如国家的保护政策,包括关税和津贴,而且我们还得在技术、组织和经营上努力设法,使这艰难的过程缩短。这是下篇所要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