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臧克家 田间
内容提要
臧克家的诗歌创作,在形式上受到新月派的很大影响,尽管他并不直接表现工农革命斗争,但对下层人民却表现了极大的同情,在坚持现实主义精神这一点上,他与中国诗歌会的诗人确有相通之处。1933年,臧克家第一本诗集《烙印》出版,引起文坛注目的是诗人自称的“坚韧主义”:严肃地正对现实生活中的险恶苦难,并带着倔强的精神,沉着而有锋棱地去迎接磨难。这种“坚韧主义”显示了臧克家在精神上与中国农民的深刻联系,由此形成了“不肯粉饰现实,也不肯逃避现实”的清醒现实主义精神。臧克家甚至在写诗的态度上也是农民式的:认真而执著地提倡“苦吟”,老老实实、苦心孤诣地去捕捉每一个意象,寻找、锤炼每一个字句,顽强地追求着“深刻到家,深刻到浅易的程度”的艺术境界。在抗战后的民主浪潮中,臧克家又以《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等集子里的政治讽刺诗,充满了对现实的愤怒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