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下乘品德的人,从来不放弃在形式上追求“德”,实际上是没有真正具备“德”。
真正具备“德”的人,一切顺其自然无所作为,而且也是无心作为;形式上具备“德”的人,喜欢人为地加以施为,而且也是有心作为;
讲仁爱的人要做一件事,是没有私心意图的,所以容易做好;
讲义行的人要做一件事,常有私心目的,所以可以做好的事是有限的;
讲礼仪的人去做一件事,是勉强施为,如果没人响应,于是便扬起手臂使人屈服,这样的人最终什么也做不好。
所以,丧失“道”的人才去讲“德”;丧失“德”的人才去讲“仁”;丧失“仁”的人才去讲“义”;丧失“义”的人才去讲“礼”。
而所谓的礼仪啊,是人心不够忠厚,是社会动乱的祸首;
自以为有先见之明,那不过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
所以,大丈夫,选择淳厚而不选择轻薄;选择朴实而不选择虚华。
因此,便舍弃后者而选择前者。
【深度剖析】
这一章是《德经》的开头。有人认为,上篇以“道”开始,所以叫做《道经》;下篇以“德”字开始,所以叫《德经》。本章在《道德经》里比较难于理解。老子认为,“道”的属性表现为“德”,凡是符合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则是“失德”。“道”与“德”不可分离,但又有区别。因为“德”有上下之分,“上德”完全合乎“道”的精神。“德”是“道”在人世间的体现,“道”是客观规律,而“德”是指人类认识并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把“道”运用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功能,就是“德”。